教学大纲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实验教学 >> 教学大纲 >> 正文

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

发布日期:2024-11-08   点击:

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

课程名称(中文)C语言程序设计

课程性质 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 技术基础

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辅导》

学时学分:总学时  72  总学分  3   实验学时  36   实验学分  1  

应开实验学期     年级     学期

先修课程 大学IT

一、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

本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,根据课程的性质、任务、要求及学习的对象,将课程内容分三个层次:基础验证性实验、设计性实验和科技创新实验。验证性实验,要求学生根据理论知识点,编写程序进行相关验证;设计型实验,给出设计任务,由学生自行设计程序结构和编码步骤。创新实验,随着计算机编程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求,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题目,独立设计编程结构并实现。经过多层次,多方式教学的全面训练后,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:

1.进一步巩固和加深C语言编程基本知识的理解,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,独立设计程序的能力。

2.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,查阅手册,通过独立思考,深入钻研有关问题,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。

二、课程实验目的要求

通过本实验课程,应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

1.掌握各种数据类型及赋值语句的使用;掌握运算符的功能、优先级与结合性。

2.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,包括顺序结构、选择结构、循环结构。

3.掌握函数定义、函数声明及函数调用的方法。

4.熟练掌握一维数组的应用,掌握二维数组的应用,了解多维数组。

5.理解指针的作用,熟练使用指针处理一维数组。

6.掌握结构体、共用体等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。

7.初步学会使用文件的打开、关闭、读、写等文件操作函数。

三、适用专业:

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

四、主要仪器设备:

计算机

五、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

1.本课程以实验为主,为单独设课,所以开课后,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、任务、要求、课程安排和进度、平时考核内容、期末考试办法、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。

2.该课以设计性实验为主,教材中只给出设计题目,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,设计报告经教师批阅后,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。

3.实验1人1组,在规定的时间内,由学生独立完成,出现问题,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、解决,不得包办代替。

4.采用C语言的常用软件进行实验,教师需要判断实验结果,并评价实验过程。

5.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,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,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,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。

6.任课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实验报告,对报告中出现的普遍性错误,要再下次课上讲解。

六.考核与报告

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,期末考试,综合评定学生成绩。平时实验占80%,期末考试占20%。

实验成绩分:优、良、中、及格、不及格五级。量化标准详见有关规定。

七、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

实验名称

内容提要

实验

学时

每组

人数

实验

属性

实验者类别

开出

要求

1

熟透C语言编程环境

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中应用程序的打开与关闭方法。

掌握文件创建与打开的方法。

熟练掌握Visual C++6.0下编写C程序的方法与步骤。

2

1

验证

本科

必做

2

简单的C语言编程

验证基本数据类型的长度与取值范围。

掌握运算的用法。

掌握表达式及常用函数用法。

4

1

验证

综合

本科

必做

3

结构化程序设计

顺序结构程序设计。

选择结构程序设计。

循环结构程序设计。

6

1

验证

综合

本科

必做

4

函数

函数的定义。

函数声明与函数调用。

函数参数传递。

2

1

验证

综合

本科

必做

5

数组

一维数组定义与使用。

二维数组定义与使用。

数组名作为实参的函数调用。

6

1

验证

综合

本科

必做

6

指针

指针定义与使用。

指针与数组。

指针与字符串。

多级指针。

6

1

验证

综合

本科

必做

7

结构体

结构体的定义与使用。

共用体的定义与使用。

4

1

综合

本科

必做

8

文件操作

文件操作的原理。

常用文件操作函数。

数据文件的读写操作。

2

1

设计

本科

选做

9

游戏设计

设计简单的游戏。

4

1

设计

本科

选做

小计



36





八.说明

1.《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》共提供36学时实验内容,不同专业、不同学时的班级可根据讲授内容或多或少,或易或难,择优选做。

2.在《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》教学中,应注意不断深化和扩展教学内容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。

   3.在实验室全面开放的条件下,提出供学生选做的课题,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,因材施教,注意学生的个性。